淺談槓桿投資

先學院派一下:有個問題雖然是簡單的數學題,但沒實際計算過的話不是很容易得到正確結論。用槓桿通常會有借貸成本。假設借貸成本是零,在不調倉的前提下,槓桿投資的收益等於槓桿倍數。但是這個收益率只能按相對於初始本金的比率累加,不能按複利累乘,因為槓桿率實際上是隨著資產價值變化而變化的。市面上有槓桿ETF,比如2倍或3倍,也有2倍或3倍做空。資產變化後,每個週期(一般是一天或一月)調倉(rebalance)使得槓桿倍數保持不變。在不考慮槓桿借貸成本的前提下,調倉的行為也會讓槓桿ETF產生損耗。標的先漲後跌回到原點,無論做多還是做空的槓桿ETF都是虧的。

網上的說明文大部分都不到位,這裡用理論計算一下。

假設標的的價值在一個週期從1變到a,下一個週期再回到1。追蹤標的的槓桿ETF倍率是x,那麼它的收益是

[1+x(a-1)][1+x(1/a-1)] – 1 = (a+1/a-2)x(1-x)

只要a不是1(對應標的有漲跌),第一個係數恆為正。有趣的是x(1-x)這部分,在x<0或x>1時為負,也就是說需要借貸的槓桿投資都會產生損耗。做多時超過1倍槓桿需要借貸,做空時無論多少倍都要借貸。在0和1之間時實際上它是正值。0.5倍槓桿是什麼意思呢?實際上是一種“反槓桿”,不僅不借貸,自己還留著一半現金池,按價值變化動態調倉。在忽略交易成本時居然可以做到標的波動回原點而自己賺錢!當然,標的上漲時賺的錢也只是一半多一點。

槓桿ETF會帶來損耗,而自用槓桿不調倉的話,在對數效用下,槓桿對損失的放大作用一定大於收益。最理想的槓桿投資是隨時rebalance保持槓桿倍數,這樣線性槓桿就變成幾何槓桿。3倍槓桿下漲20%對應槓桿投資賺72.8%(1.2^3-1),跌20%對應槓桿投資賠48.8%(1-0.8^3)。賺的時候比線性槓桿多,賠的時候比線性槓桿少。可能由於槓桿賠很多,但理論上永遠不會爆倉。只可惜這種操作會由於交易成本太高而無法實現。

回到實際投資可用的槓桿。槓桿可以理解成對利率市場的投資或套利,自然也有低買高賣一說。IB的港幣和美元融資利率非常低,同時有些股票常年穩定派發高股息,那麼投資它們收息就是可行的方案。還有一種情況是有資金在較高利息的固定收益類投資,比如保險或各類低風險人民幣投資,又想把更多資產分配到股票。贖回這些投資要很大代價,於是用低息的槓桿也可以做到不用贖回而達到投資重分配的效果。只不過最終平倉線還是完全看在經紀商的那部分資產。

雖然使用槓桿時會有追加保證金提醒,會有平倉線,但在股價變化過快或流動性缺失時仍然可能導致負資產。正規的經紀商是不會為客戶的債務兜底的。在流動性好的市場,這種情況不容易發生。而對A股來說,停牌幾個月後復牌連續一字跌停的情況不時出現。

其實保險市場也是有槓桿的。香港AIA有儲蓄型壽險允許槓桿。保險派息4-5%,銀行收的貸款利息2-3%。加槓桿後保險年化收益可以達到10%以上。但是起投門檻很高,而且要十年以上才能看出效果。主要的風險在於利率的變化。

總的來說,“不是完全不能用,而是算清楚再用也不遲”。